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2025年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 以旧生新绘就民间工艺多元华章

发布时间:2025-10-22    点击量:122次

“山花烂漫时——2025年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自开幕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普通市民与民间工艺爱好者纷纷前往观展,近距离触摸、欣赏来自全国各地600余件民间手工艺珍品。提起传统工艺,我们脑海中很容易浮现具体的技艺——编织、雕刻、剪纸......当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和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开始关注和探讨工匠精神,在后工业时代,传统工艺并未逐渐淡出生活,而是通过对现代生活的再发现与审美潮流的再创造,实现“新生活”与“新民艺”的再融合。

材质与技艺的融合创新


竹编作品《天坛》

手工艺创作的本质是对材料的干预。展览中,随处可见创作者们利用材质与技艺,将编制、雕刻、刺绣等传统工艺与美术、建筑等行业领域进行融合。如竹编作品《天坛》的创作者刘毅,善于从中国传统建筑和器物当中寻找灵感,学习和了解古建筑造型和结构,如同建筑大师一般,将青藤竹编变为砖瓦,将立体竹编技艺应用到作品中。整件作品按二十五分之一比例缩小,高280厘、高238厘米,由祈年殿和天坛两部分组成,底座呈12边形,有着12生肖的图案。从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到选材、劈篾、编织、上色、上漆,再到防霉防蛀处理和拼装,刘毅及10多名工人,花了近1年才完成。

传统工艺利用不同材质制作出精美的器物,现代手工艺人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拓展古老媒介的当代容量。国家级非遗项目温州发绣的青年传承人蔡淑明以秀发为绣材,巧妙利用头发的弹性、粗细和色彩,结合针脚的疏密、长短绣出明暗交织画面,一针一线将个人精神、人文情怀呈现在作品中,从传统线描佛教题材,到当代素描人物肖像,再到抽象与具象融于一体的花鸟系列,不断拓展发绣的表现语言和观念维度。

鱼皮技艺作品《赫哲神韵之生命乐章》

鱼皮技艺作品《赫哲神韵之生命乐章》,选用近千张不同品种天然鱼皮作为材料,以镂刻、粘贴工艺呈现极具赫哲族民风民俗的作品,作品中出现“生命树”等自然物图腾,利用光影艺术多层透叠交错呈现方式,让传承千年的技艺以当代视角被重新发现。此外,像斑斓流光的四川自贡灯、精工细作诗画相合的潍坊风筝、骨木镶嵌箱包等展出,带领现场观众领略地方特色文化。

山东潍坊风筝


创作理念的时代化表达


依托于吉祥图案、神话元素、民俗文化构建起来的民间工艺,都是服务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而当代的创作同样需要更强的现实关怀和更广的文化视野,将乡村振兴、都市生活、科技发展等时代议题融入创作中,让民间工艺真正成为观照当下、记录时代的载体。

刻纸作品《蚁族乐园》,以“蚂蚁”象征城市中的劳动者,城市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的产物,是每位劳动者用双手去创造的,城市中的劳动者分工明确,犹如“蚂蚁”般前仆后继,以实际行动诠释辛勤劳作的奋进精神。

黄袁媛的农民版画系列作品,立足当下、深耕传统,将民间艺术形式与乡村振兴主题相结合,以鲜活明亮的色彩营造浓烈的情感张力与视觉感染力,展现农民勤劳致富、农村风貌变迁,传递质朴而热烈的乡土情怀。

福建石雕《风景·遇见》

石雕作品《风景遇见》,以横向构图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闽南海边惠安女形象,她们嬉笑言谈、偶遇亲朋好友,以写意的雕塑手法定格这一幕日常的街景,朴素表达了“民族梦”与“中国梦”。

艺术当为当代所用,这些民间工艺作品,恰是 “新民艺” 发展的生动注脚。它们跳出单一的文化符号复刻,或定格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或捕捉民俗生活的温情瞬间,让传统工艺与当代社会产生深度共鸣,从而开拓出更具历史厚度和时代特性的表达路径。这种创作不仅赋予了民间工艺新的时代生命力,更让其成为记录时代、传递大众情感的载体。

或许,当技艺的功能性剥离出来,将其作为一种创意呈现的表达方式,才能将传统工艺保留下来。手工艺者以双手创作为圆心,去探索传统工艺的内在工艺和恒久价值最佳结合点,催生兼具时代性与文化性的作品,让非遗传统在文化流变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地址:浙江省永康市五湖路1号 | 招商热线:0579-87282888 传真:0579-87282875 87282876 邮箱:ykhz@ykicec.com | 网址:www.ykicec.com

浙ICP备13018073号-1
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咨询电话:
0579-87282888
传真:
0579-87282875
0579-87282876
扫一扫,关注我们